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研究 -> 正文

民办高职院校体制创新初探

发布日期:2011-02-15     点击量:

民办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初探

 

吴大扣,范兴科

 

摘要:民办高职抓住发展机遇,扬长避短大胆探索体制创新、方可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

   一、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

30年改革带来中国貌全然一新,新一轮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快,周期短,涉及面广。美国次贷危机继续蔓延世界,正催生与蕴育着第四次科技革命,谁掌握了这个机遇,谁就掌握经济发展得主动权。当年亿万农民拱着麻包袋闯东南沿海打工的热潮已开始降温,民工潮变成民工荒,究其原因,经济发展的实践培育造就了新一代农民工素质全面提高,为他们回乡创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产业升级又客观上要求劳动力由劳力型转向技能型,这又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了一块新的发展空间,精英教育为主向大众化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形成。要造就一个14亿人口大国,从近百年来,西学中用,逐渐转向中学中用,全民全社会创新型国家已不是神话,智慧理性的中华民族决不是等闲之辈,从胰岛素到银河巨型计算机,高速铁路,大型数控车床,歼10飞机等都跑在世界前列。创新型国家决不单是少数宝塔尖人才的事,西方创新也不是爱因斯坦、牛顿、霍金或哈佛、牛津的专利,世界第一发明家爱迪生就是凡人,中国四大发明也是出于技能人才之手。“钱学森之问”认为北大清华没出人才,一时闹得高教界风声迭起,问题是对“人才”这个定义界定的分歧。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显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钱学森,华罗庚是人才,许振超,徐虎同样是人才,而且是最现实,最受人民欢迎的人才。1945年,世界评价科技创新,原子弹仅摆在第三位,而塑料吸盘挂勾却当选首位。我们不否认少数顶尖科学家的作用,但更看好全民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迅猛的客观原因。“十二五”规划期内急需技能型人才2000万,目前全国有千所高职院校,将承担这一光荣的任务,与国家211,985重点院校共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大教育格局。在西方,特别是日本,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远大于本科高校。湖州职业学院做到三层对接式办学模式,学校对接产业,系部对接行业,教师对接职业,双师型教师最受欢迎,创造鲜活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所有大学借鉴。

   二、高职院校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民办高校存在诸多问题,江苏广东教育大省,也不免少数高校招不到学生,被迫停办,造成资源浪费和不良社会影响,究其根源,还是体制问题。西方职业教育已经历200多年历史,我国才20多年时间,这种跨跃式发展不免矛盾多多。这是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多半是民办,国家支持力度有限,必然导致设施不完善,粗制滥造,改革开发以来暴富的创业家们自身财力如果投入巨资办公益性教育事业,力不从心,如果靠贷款,必然与公办高校竞争,由于国家贷款政策的制约,使民办院校又处于不利地位,严重阻碍学校发展壮大。其次,原创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是个不同于经济的特殊行业,隔行如隔山,教育家与企业家差别悬殊,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点,安贫乐道,拥有知识足矣。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暴富的极少,像黄光裕、梁佰强一批创业家都是草莽出身,而民办高校的原创人都是这些文化底蕴不厚的创业家,他们转眼间成为“教育学名誉博士”,还是少了一点内功,他们富了以后,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开职教之先河,备受尊崇,他们也只有委托高校退下来的专家们代理,如科大校长朱庆时,复旦校长杨福家这确实解决燃眉之急,收效明显,但是这些专家只是打工仔,不是决策家,只能是权宜之计。

第三是体制该活不活。公办院校为什么僵而不死,都在呼唤改革,什么去行政化,去官本位,政校分离,体制问题制约了高校活力。美国为什么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都是私立学校,还是体制活力。当前,中国政府为民办高校提供诸多优惠政策,如土地价格,税收免征,学生高价收费等,剩下就是创办人如何利用民办体制灵活性,而现实中,我们民办高校创办人们只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把公益化教育事业转变成市场化,企业化,功利化,搞独资,独营独利,势必突显私有制的致命弱点,唯利是图,教师完全没有主人翁意识,管理松散,思想动荡,谁也没有责任,随时跳槽,这样学校非垮不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断定私有制必然灭亡,这是真理,为什么目前公有制的社会也节节败退,14个社会主义国家退到5个,还多半岌岌可危,根源是产权制度不明;产权泛化,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导致人人都不是主人,直至今天。报界多次公布,我国的政府,高校,事业单位吃皇粮不干事,混差事,磨洋工的人不少于百万,政治体制的改革步覆维艰,而应该早早灭亡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还吃香喝辣,也是体制创新救命一时,这就是公私两家共享的股份制,也是现阶级世界各种制度唯一明智的体制选择。美国的洛克菲勒,巴菲特,盖茨为什么把资产80%捐给慈善事业,因为遗产税,赠与税的作用,美国每年慈善资金达6000亿,而中国才160亿,原因是中国暂时未执行遗产税,我们的创业家富了以后,总想给后代留下巨额财产,为什么不听听林则徐的话,所以被西方人贬称:中国富人是肉头地主,就是太自私,要清楚。中国推行遗产税已为期不远,一代人创业主要为社会,要想事业经久不衰,只有实行股份制。美国私立大学都是股份制,创办人只有放钱放权,才可能造就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体制创新是必由之路

体制改革是我国30年成功经验,近年暴富的创业家是最大收益者,富了以后想到办公益事业精神可佳,但要摆脱小农意识,

风物长宜放眼量,创办一所高校很辛苦,但苦中有乐,当学校上规模上档次时,必须考虑实行股份制改革,让出部分股权,给当地社会名流,给有实力的有学问教育家们,给所属职工中优秀分子,好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变少数人空忙,为大家共谋发展,此时,庙不变,和尚不同了。天下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天下事,大事小事,这事那事,无不如此,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坚信不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体制要靠机制运行实施,没有好的机制,体制仍然会成为空中楼阁。直到今天,东方西方人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论述的公有制社会主义最完美,人人都希望实现,不客气的话,人人却反其道行之,弄得我们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窄,社会制度没错,错在机制上。我们搞平均主义,大窝饭,结果酒干汤买完,现在按市场经济,搞效益搞竞争,面貌焕然一新。民办高校最头疼的事是教师队伍不稳,干一年走人,当代青年,他们都是研究生学历,有知识,有见解,公办院校有国家这棵大树乘凉,待遇稳定,来私立院校图什么,图个新鲜,作为过渡性就业,要留住人才,留人更留心,就必须有一套比公办院校更鲜活的机制。朱庆时在中国科大蹲够了,杨福家一想到复旦就头疼,讲到南方科技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则津津乐道,好像从老年回到年轻时代,怪哉?还是体制、机制问题。中国知识分子有点穷,可是又有点酸,却有点孤芳自赏,清高自傲。虽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不会像白杨和李敖,乱骂人,却像鲁迅、李白,有点难相处,他们心底并不屈服于大款们,要研究他们心里,利用他们知识,必然一诺千金,出台一系列机制,如学日本东芝,索尼,实行年功序列终身制,北大清华不搞的,民办高校照样可以搞,这就是自身的优势,不要请示谁,也不要看谁的脸色行事,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一校一例。教龄工龄,绩效工资二者结合,教师住房是焦点,中山大学校长退休时一再感叹没有解决好教师的住房问题,教师住房状况不如乡政府的办事员,怎能叫教师尽心尽力。民办高校教师工资不超过公办院校就不可能吸引人,空谈奉献精神只会起反作用,要让教师有归属感、自豪感。当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不愁找不到人,这是一些老板犯的低级错误,要把学校办成当地社会最活跃的、最神圣的单位,组织教师参加地方劳动模范,党代表、人代表等先进模范人物的竞选,参加当地重点社会活动。校内搞生日聚会、搞夫妻父子母女团体游,这一些活动实质如同企业的广告宣传,我们的优势和活力是北大清华学不到的,不敢学的,他们的优势是政府资助、高智商生源,多年的文化沉淀,相信若干年后公办民办院校差距会逐渐缩小。我们民办院校只要信心满怀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不搞家族式学校,高五湖四海,搞人才荟萃,组建一个齐心协力的合作团队,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永不衰败的光明天地。

 

作者简介∶吴大扣,(1950-),安徽合肥人,118免费彩色印刷图督导办副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范兴科,(1971-),山东威海人,118免费彩色印刷图思想政治与公共基础教学部工程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自《新观察》2011年01\02合刊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2号

江门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华商大道1号 

招生热线:020-32882222 | 118免费彩色印刷图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2007829号  |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041号

  • 官微